PCT国际专利申请量连续19年全国第一
发布时间:2023/6/8 14:36:44
深圳新闻网2023年6月8日讯(深圳特区报首席记者 闻坤)今年1月,我国首台国产体外膜肺氧合系统(ECMO)获批上市。历经3年攻关,深圳团队率先突破ECMO关键核心技术,成功研制ECMO整机,不仅填补了国内空白,更推动我国高端医疗装备发展取得里程碑式突破。
高端医疗器械是“国之重器”,高端医疗器械自主可控更是国家战略。对标国际最先进水平,努力实现关键技术和核心部件自主研发生产,深圳锚定目标,努力建设成为全球知名的高端医疗器械研发中心和国际一流的高端医疗器械产业集聚发展高地。
科技立则民族立,科技强则国家强。
近年来,深圳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精神,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城市发展的战略支撑,强化战略科技力量,加强基础研究,探索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深圳路径,不断提升科学技术源头供给能力,加快建设具有全球重要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
强基础夯实自立自强根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科技自立自强是促进发展大局的根本支撑,是确保国内大循环畅通、塑造我国在国际大循环中新优势的关键。必须把这个问题放在能不能生存和发展的高度加以认识。
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已成为深圳科技创新工作路径探索和思考的首要任务。
南科大创新材料研究院院长、中国科学院院士俞书宏表示,加强基础研究才能夯实科技自立自强的根基、筑牢建设科技强国的基石。
“深圳的发展、人类社会发展的核心动力之一就是材料创新。”专注仿生材料和无机材料化学研究20多年的俞书宏,深感加强我国基础研究的迫切性。
“没人种玉米,哪来爆米花”,只有加强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掌握创新最底层技术和最基础技术,提升源头创新能力,才能真正掌握竞争和发展的主动权。
“深圳一直是把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能力建设摆在特别突出的位置,以特区立法的形式确立了不低于30%的市级科研经费必须投向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市科创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去年我市基础研究经费投入122亿元,比上年增加49.13亿元,大幅增长67.4%,占全社会研发投入比重提高2.5个百分点、达到7.25%,首次超过全省(6.9%)和全国(6.5%)平均水平,也表明深圳正在加快补上基础研究的短板。
目前,深圳已建设基础研究机构10家、诺奖实验室11家、省级新型研发机构39家。截至2022年底,我市累计建设国家、省、市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企业技术研究中心等创新载体3223家,其中国家级153家,省级1278家。
加强基础研究,强化原始创新,深圳科技创新能力快速提升,创新成果丰硕。 2022年,深圳市专利授权量27.58万件,居北上广深首位;PCT国际专利申请量1.59万件,约占全国总量的22.99%,连续19年全国第一;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137.9件,约为全国平均水平的5.8倍。
探索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深圳路径
关键核心技术是国之重器,对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保障国家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集聚力量进行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坚决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深圳也面临赶超跨越的重大机遇,需要在重要科技领域有所作为、先行示范。
“技术攻关是切实缓解我市高新技术企业关键核心技术缺失、严重依赖进口等产业发展瓶颈问题,有效提高产业链的安全性和竞争力,促进国家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科技自立自强的硬举措。”市科创委相关负责人表示。
破解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问题的关键,在于构建“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产业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撑”全过程创新生态链。这也是应对国内外形势的根本之策,是深圳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需要。
目前,深圳市围绕产业需求凝练攻关任务,推动构建以龙头企业为主体、产学研协同创新的体系,着力破解“卡脖子”难题,完成一批国家和省、市重大技术攻关项目布局,探索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深圳路径。
在创新“卡脖子”突破扶持方式上,深圳设立了重大装备和关键零部件研制专项,以“需求导向、优化机制、集中力量、重点突破”为原则,瞄准深圳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布局领域,围绕龙头骨干企业及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对“卡脖子”核心技术、重大装备和关键零部件的共性需求开展攻关,并通过“里程碑”式考核、“项目经理人”制管理等创新机制严格把控项目产出质量,形成一批自主可控的标志性成果。
支持以企业为主体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并获重大突破。2022年深圳承接国家重大科技项目24个。围绕光通信、超高清视频、高端数控机床、集成电路等重点领域,实施技术攻关重大项目17个、重点项目147个、面上项目205个。
市科创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深圳将实施核心技术攻坚行动。健全科研攻关新型举国体制深圳路径,支持创新主体承担国家和省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实施深圳市科技重大专项,探索颠覆性技术创新计划。高质量推进产业技术创新平台建设,加快国家高性能医疗器械创新中心、国家5G中高频器件创新中心建设。来源:深圳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