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郑渊洁:失恋后奋发成中国最富作家,曾为12元写信给总理较真)
“现在还有199个属于我的商标被恶意抢注。争取一年一个商标,我一定要活到262岁,看着199个商标全部被宣告无效。”
5月27日,童话大王郑渊洁在参加国家版权协会举办的活动时,向记者朋友们开玩笑。
已经63岁的郑渊洁,眼睛里依然透着一股年轻时的狡黠。
不久前,国家商标评审委员会宣告“郑州皮皮鲁西餐厅”恶意抢注,已使用14年之久的皮皮鲁商标无效。
经过14年的艰苦维权,郑渊洁称,“听到裁定消息的那一刻,热泪盈眶”。
作为中国最富有的作家之一,今年是郑渊洁写童话故事的第40年。
他创作的皮皮鲁、鲁西西、舒克、贝塔和大灰狼罗克,是大众耳熟能详的童话形象。据悉,这5个角色被恶意抢注共计218个商标。
“不管我走到哪,都有人问我,西藏皮皮鲁投资有限公司是你开的吗?烟台皮皮鲁宠物店是你开的吗?”郑渊洁哭笑不得。
“苏克苏克苏克苏克开飞机的苏克,贝塔贝塔贝塔贝塔开坦克的贝塔”,还会唱么?视频来自腾讯视频
而最困扰他的一个问题,就是2003年抢注商标成功的郑州皮皮鲁西餐厅。“很久之前,读者就给我写信,在(这家)餐厅吃东西,吃出不愉快了。我说这不是我开的餐厅,跟我没关系。”
后来律师告诉郑渊洁,对方用了他笔下文学角色的名字注册餐厅,如果不管,出了事也要担责。
这让郑渊洁走上了维权路。
郑渊洁1997年就开始和该餐厅交涉,然而得不到回应。久而久之,他便将此事抛到了脑后。2003年,该餐厅抢注商标成功,这意味着,它的商标受法律保护。
这让郑渊洁较起真来。
“这几年,我每次维权都被驳回,人家说你是文学领域的,它是餐饮领域的,挨不着。”
2013年8月30日,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的决定。新商标法于2014年5月1日起实行。
据悉,新《商标法》增加了诚实信用原则条款、禁止抢注因业务往来等关系明知他人已经在先使用的商标等规定,并增加了关于商标注册审查和案件审理时限的规定等。
皮皮鲁和鲁西西这对双胞胎,是郑渊洁最经典的童话人物角色。
2017年2月,郑渊洁再次向国家商评委递交了郑州皮皮鲁西餐厅商标无效宣告的申请。
两个月后,郑渊洁参加2017年中国知识产权保护高层论坛,再次呼吁保护作家知识产权。
一年后,2月28号,国家商评委宣布“郑州皮皮鲁西餐厅”商标无效。根据《商标法》第10条第1款第8项规定,有害于社会主义道德风尚或者有其他不良影响的标志不得作为商标使用。
注册成功14年的商标被宣告无效,郑渊洁称这是史无前例的,“听到裁定消息的那一刻,热泪盈眶”。
之后,继“皮皮鲁”商标成功维权后,被恶意抢注的商标“舒克SUKO”也迎来维权胜利,被宣告无效。截止目前,郑渊洁笔下的5个童话角色,仍被恶意抢注了199个商标。
“作家写完作品,被人侵权,哪里还有创作的激情和动力?”郑渊洁认为,维权成功对其他作家来说也是利好。他表示,近些年,版权执法机构、保护机构等都加大了保护知识产权的力度,“最初维权的时候真是单枪匹马,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 。
写了40年,郑渊洁最大的感受是“作家最好的理财是维权”。在儿子郑亚旗看来,这些作品都是老郑一个字、一个字写出来的,“他每天6点半就起来写,这是他的财富来源”。
1985年,郑渊洁创办《童话大王》,上世纪90年代初期,已是全中国最风靡的童话杂志。“(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盗版书商太多,大头全被他们拿走了。某一次,他接到读者来信,举报保定某印刷厂在盗印他的书。去了之后发现厂房就在当地公安局后院,“种种情况最后不了了之,维权实在艰难。”
郑渊洁头疼,却也无能为力。犟脾气的他却从未放弃维权之路。
2010年,郑渊洁发现市面上又多了许多盗印的童话书。这次,他学聪明了,先派了人前去印刷厂摸底,几个月后来了线报,郑渊洁立刻跟助理驱车前往某印刷厂,准备当场来个“人赃俱获”。
到了厂房,他刚喝止一句“这是我的书”,对方却反问,“这怎么是你的书,这是我们老板的书”。待确认来者身份,不一会,几十名大汉闯进厂房将郑渊洁团团围住。
“手里都拿着铁棍,英雄还真是不好当。”郑渊洁事后回忆仍觉后背发凉。
所幸,一同前去的助理偷偷发了微博并@平安北京,警察及时赶到,才让郑渊洁脱困。
事后,相关部门给予了该厂吊销许可证的处罚,这件事给了郑渊洁极大的鼓舞。“警察都给你撑腰了,更要好好创作了。”
此前,郑渊洁曾在1988年授权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拍摄《舒克和贝塔》动画片,一年过后出现了许多衍生品。据相关法律规定,根据演绎作品再演绎的要经过原著作者的授权。但此前,郑渊洁多次维权效果都不好,“前年我再次就这个事情维权,当时判决侵权成立,销毁侵权出版物,赔偿了25万元。”
中国版权协会理事长阎晓宏直言,“作家会写小说,但是一般维权不行。郑渊洁维权很是执着认真。”
在儿子郑亚旗看来,老郑是个对文字有洁癖的人。
据称,郑渊洁现在都一直保持着自己发微博的习惯,如果哪一天是助理发的微博,他会认真地让助理注明,这条微博是助理所发。
个性较真“爱找事儿”,为12块钱给总理写信
倔脾气的郑渊洁,不仅维权上不屈不挠,有些小事儿,也不放过。有人评价他,“爱找事儿”。
上世纪90年代初,第一次买车的郑渊洁去验车,被告知灯光不合格,收了12块钱。几年后,他第二次去为新车验车,又被告知灯光不合格。“无论多好的车,灯光都不合格”。这引发了他的好奇,调试灯光的时候,就在旁边盯着看。“师傅就对着改锥先顺时针转三圈,再逆时针转三圈,我傻眼了。”调试师傅照旧收了他12块钱,郑渊洁坐不住了。他开着新车出去,立马又掉头回来,跟师傅说要验车。师傅回他,灯光低了。他把单子掏出来给师傅看,“我一个小时之内刚验车,他说你是来找事儿的吧?”
郑渊洁回到家,就在微博上呼吁取缔验车收费,引发了媒体关注。爱较真的他,还就取缔验车收费直接给总理写了一封信。
“后来公安部交管局的领导告诉我,新车六年不再上线检验了”。
2014年5月16日,公安部、国家质检总局联合公布《关于加强和改进机动车检验工作的意见》,推出试行非营运轿车6年内免上线检验、推行机动车异地检验、全面推进检验机构社会化等一系列新举措,以促进机动车检验工作更加严格、规范。
郑渊洁称,这是努力有了回应。
又一次,郑渊洁开车经过某地,正巧遇上下雨,雨水很小,桥底却积了很深的水,他足足被困了6个小时。
郑渊洁在微博上就桥底积水问题,给时任北京市朝阳区区长发了一篇公开信。这封信得到了区长的回信,“他详细列了很多数据向我解释积水的原因,也没有官话套话”。据悉,信里也提出了解决办法,区长告诉郑渊洁,“下水道项目改造需要600万立项,在改之前我承诺,给每一个下水道上安装一台水泵。”
2012年,北京7·21大雨前夕,郑渊洁曾偶然再次开车路过此地,发现工人正在改造下水道,工人告诉他要将下水道改得更宽些。“后来暴雨,我特意开车去看,想看看那块到底有没有积水,我爸拦着我让我别去,到了那一看,夸张点说是一滴积水都没有”。
有人称郑渊洁“维权上瘾”。郑渊洁说,其实真不是,“我们需要通过自己的观察力和影响力做一些事情。”
郑渊洁身上的这股子较真劲儿,在儿子郑亚旗看来,是难得的一种品质。“老郑是中国少有的认真又具有契约精神的人,不然他也没法签了合同写30年童话故事,就写了30年。”
“我奶奶就是这样一个人,她对老郑的影响是最大的,包括我,我从来不会迟到,约了几点就是几点。”郑亚旗说。
写作生涯打得过就打,打不过就跑
郑渊洁很喜欢一句话,“打得过就打,打不过就跑”。他把这理解为,不要拿自己的短处和别人的长处竞争。
15岁那年,郑渊洁参军,成了空军地勤人员。据称在部队里修过超20架歼击机的他,在部队5年后,拿着160元复员费,转业回了北京。20岁出头的郑渊洁,成了一名普通工人。
“那时候的全聚德烤鸭,两个人吃一顿才5块钱,我每月拿41.75元的工资,女朋友父母对我特满意。”
对当时的郑渊洁来说,生活就应该是结婚生子,住在胡同的小房子里,日子就这么过下去。
然而1977年国家恢复高考,郑渊洁称自己的“厄运”来了,“女朋友父母开始对我不满意了,要求我去参加高考,当个干部”。
这对郑渊洁来说,仿佛是灾难。虽然日后他将形容“灾难里头有黄金”。可对于当时的他来说,从工人女婿通过高考升格为“干部”女婿,成为摆在面前的生活难题。
郑渊洁的那股“犟”脾气又上来了。“高考这种事我要自己想考可以,但是别人跟我说,你必须怎么着然后才能怎么着,我的性格不接受了。”
准岳父母设置的“障碍”成了郑渊洁心里的疙瘩,这股子“犟”让他和女朋友闹翻了。
失恋后,他一周没吃饭,躺在工厂集体宿舍的高低床上,迅速掉了十多斤肉。呆在空荡荡的宿舍里,他越想越生气,一股无名火腾的一下从心里冒出来。“我偏要走一条不上大学也能出人头地的路,让你们以后打开电视就看到我、翻开报纸就看到我,”他想。
他撕了一张挂历,把所有自己可以从事的职业全写下来,一个一个排除。最后留了两个:一个是学外语,一个是写作。
那时候诗歌创作正盛,于是他开始写诗。拿着微薄的稿费断断续续写了一年后,他有点灰心。
一次和诗人朋友吃饭,郑渊洁彻底改变了想法。“他们随便打一个嗝都是千古绝句,我一辈子也写不出来,我当时就决定不写诗了。”
不写诗歌写什么,郑渊洁着实苦恼了好一阵。
某次去新华书店买书,他偶然碰到一个孩子问店员,有没有儿童故事书,服务员答没有。郑渊洁才发现货架上基本没什么儿童读物,这让他心中一动。
碰巧,《人民日报》上一则国家将实行计划生育的消息引起了他的关注,郑渊洁一下子有了主意。“如果一家有三个孩子,父母可能只买一本书给孩子看,但如果只有一个孩子,他们可能会给他买30本书。”
这个念头促使郑渊洁写了第一首童话诗——《壁虎和蝙蝠的故事》。
1978年,他将这首童话诗寄给了河南人民出版社。不多时,稿件被采用,他还收到了一封手写的回信。
这封信来自时任河南人民出版社少儿读物编辑室编辑于友先,于友先日后升任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署长。
在信中,他赞扬这位年轻人,“为孩子写作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也是大有作为的事情,希望你能坚持下去,我们需要给孩子写作的人,你有这个潜质。”
这封手写回信,给了郑渊洁极大信心,一写,就是七年。1985年,郑渊洁创办《童话大王》,只刊登自己的作品。一年后,他参加会议遇到某出版社社长,请他帮忙为出版社的发展出谋划策。郑渊洁自荐出任出版社的童话主编,社长很是高兴,然而异议却传到了郑渊洁的耳朵里。
“工人出身,只上过四年小学,他没有后劲,没有资格当童话卷主编,一个人写一本童话大王,那是不知天高地厚。”
这句话深深刺痛了郑渊洁。他把这个人的名字默默记下来,并放在了写字台前,“不想写的时候就看看他的名字。”之后,郑渊洁坚持一个人写《童话大王》。1988年,《童话大王》最高发行量超过100万册每月。
“一个人写《童话大王》,写33年,是一件极其需要毅力的事。每次坚持不下去的时候,我总会想起这句话。”郑渊洁说。
他长期坚持一天写6000字,至今,郑渊洁的童话故事已写了两千万字,刊物总印数超过3亿册。
家庭教育儿子在家教育,女儿最爱上学
对于郑渊洁而言,最好的创作,不是童话,而是两个儿女。截然相反的教育模式下培养的两个孩子,被大众津津乐道。
儿子郑亚旗因“在学校学习不快乐”,小学毕业即辍学在家读家庭私塾,被郑渊洁笑称是“臭名远扬”。
他为此给儿子编了十套教材,甚至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的419项罪名,都编进教材里,成为日后出版的畅销书《皮皮鲁与419宗罪》。
这源于郑渊洁去少管所的一次讲课经历。“我有一次去少管所,发现很多未成年人不懂法,我问一个孩子,爸爸妈妈没有告诉你,盗窃犯法吗?他反问我,你告诉过你的儿子什么是犯法的吗?”
郑渊洁被将了一军,回来路上就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搬回了家。法制教育成了儿子郑亚旗基础教育的重要部分。
对于这套教材,郑亚旗记忆犹新,“每天看法制小故事,比看一集柯南还开心”。郑亚旗日后受邀去校园为青少年普法,当场和法学生PK,“他们的刑法知识没有我多”。
“故事的吸引力”让郑亚旗感受到了获取知识的快乐,“学习是快乐的,这是老郑教会我最重要的东西”。
近来,郑亚旗睡眠不好,他搜罗了十几本有关睡眠的书,挨个翻阅,“据称拿破仑一天只睡两三个小时,我试了一下,效果不好”。
郑渊洁的较真,这一刻在儿子郑亚旗身上得到了验证和延续。
18岁成年后,郑亚旗被要求独立生活,住在家里还得交租金。为此,逼得郑亚旗想办法赚钱。从小喜欢电脑的他,做过网页设计,也给《电脑报》投过稿,折腾了一路,最终,他选择了创业,开发郑渊洁。
2010年,郑亚旗创办北京皮皮鲁总动员文化科技有限公司,代理父亲郑渊洁全部作品的版权。报道显示,在过去12年里,他将父亲的作品从60万册卖到了将近1000万册,年销售额达1.5亿元。
在知乎某条问答里,郑亚旗曾写道,“我从小看日本动漫和好莱坞电影,一直觉得老郑的内容不比他们的差,有些甚至超越了他们。”
然而开发郑渊洁,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老郑最开始一个作品版权都不给我,不放心。老郑说,你没经验就给我玩没了。”郑亚旗跟父亲谈合作,“我说这样,你没有授权过哪一个门类,你给我一个,我们签合同,给你版税”。
皮皮鲁文化并不是家族企业,郑渊洁没有股份,也几乎不到公司去。“他认为股份不是钱,钱存在银行才是钱,”郑亚旗说。
跟儿子合作,郑渊洁也是“近几年,才把IP的影视改编权交出去”。
2016年,郑渊洁评价儿子郑亚旗,“还行”。
郑亚旗认为,最后还是得靠结果说话。“我给了他经济回报,你看现在中国作家财富排行榜,他的钱基本都是我给他挣的吧。”
4月27日,在中国国际动漫节上,腾讯视频宣布和郑亚旗的公司一起开发经典IP《舒克和贝塔》,制作成动画。
改编自郑渊洁作品《皮皮鲁驯兔记》的影片《驯兔记》6月底也将登陆视频网站,郑亚旗称,“得了一个很大的奖,现在还不能说”。
与辍学在家接受教育的郑亚旗不同,妹妹郑亚飞则是标准化的学校教育体系下的产物。
谈及女儿郑亚飞,郑渊洁明显多了几分慈父色彩,“她去年被美国6所顶级名牌大学同时录取,有学校提供几十万的奖学金,就是觉得她太出色了”。
在郑渊洁眼里,女儿是全世界最想上学的人。“最开始觉得教材给哥哥一个人用太浪费了,就想让女儿也在家里上学,但是孩子有逆反心理,你越不让她上学,她就越想上学。”
不能按照家庭计划培养,只能送女儿上学。和大多数家长一样,他也选择为女儿择校。然而与其他家长不同的是,郑渊洁选择送女儿去体验最艰苦的学校,学校里是旱厕,连自来水都没接上。
“校长看着我女儿的户口,非常不解,按户口,她可以被划到一所很好的小学。后来校长说,你要来可以,需要交择校费,我交了500块的择校费,”郑渊洁说。
郑渊洁认为这个选择很正确,“我女儿后来一直告诉我,每当她去了好学校,有游泳池、室内体育馆的时候,都会第一时间想起当年上的那个学校。”
体验了艰苦的环境,郑渊洁为女儿拟定了详细的“学霸”培养计划。他称自己对女儿小学的成绩要求是倒数前五,初二要开始发力,到高三要成为第一名,“只要她高三毕业时拿了第二,我的教育计划就宣告失败。”
郑渊洁称,这是要让女儿不断超越。“回顾这些年,我写作中最享受的事情就是超越,我起点很低,人家都瞧不起我是工人,也没上过什么学,其实工人真的不一定不行。”
为了“标准化”培养,郑渊洁每天都给女儿记日记。在郑亚飞的学习生涯里,郑渊洁没告诉任何一位老师她的家长是谁,以免名人光环会给孩子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幸运的是,这位全世界最想上学的女儿没有辜负老爸的期待。
去年,郑亚飞以高中全年级第一的成绩毕业,在SAT考试中获得740分的高分,之后赴美攻读导演专业。
这是三代以来,郑家的第一位大学生。
郑亚旗认为,妹妹从小就喜欢摄影、拍片子,当导演是顺其自然,“我们家庭教育最好的一点是,老郑和我们非常平等,也非常尊重我们的意愿,让我们广泛接触世界,哪怕很多东西他不喜欢。”
儿子做文化产业,女儿学导演,一切都似乎殊途同归,总有些子承父业的意味。
“碰巧我做了文化产业这一行,以后她要是愿意,也可以回来和我一起帮帮老郑”。
但郑亚旗似乎生怕别人误解他的意思,又强调,“其实我们很自由的,真的是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责任编辑:谷莹_NN6577
来源网易